城镇鼠患防治的策略
成功的灭鼠运动归因于完善的防治策略的拟定,也就是要充分利用防治地区靶标鼠种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态行为上的弱点,克服抵消它的优势。
家栖鼠类的最大弱点是它的活动范围很局限,大部分时间都奔跑在鼠道上,鼠类的隐藏栖息场所都留下明显的鼠迹。鼠类活动场所是投放毒饵和布设捕鼠器,以及用其他灭鼠办法最有效的地点。
家栖鼠类对环境有很好的记忆力,当环境有所改变时即会引起惊疑和恐惧的新物反应。灭鼠前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改变,将新反应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如前所述,家栖鼠类有两个优势:一是多产,有惊人的繁殖力。这表现在妊娠期短、胎仔数多、性成熟早。二是具有很大的迁移能力。鼠类的主动迁移距离一般只有50-100米,但是被动迁移能力很大,能随着交通工具迁移到很远的地方。
一个地区的鼠类大部分被消灭后,残存的少数个体又能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原来的种群。若一个地区的种群全部消灭,附近的鼠类也会迁移进来,迁入的少数个体也会在短期内重建环境所容许的种群。显然,一个地区不彻底的灭鼠,或者小范围部分地区彻底的灭鼠工作,都会在短期内(1年左右的时间)被鼠类的繁殖力和迁移能力所抵消。因此必须开展大面积彻底的灭鼠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城镇的鼠害问题。在灭鼠的同时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改造和防鼠措施等栖息场所的管理工作,将限制因素调节到不致于再发生大面积鼠患的程度,才能使灭鼠效果得以长期的巩固。
鼠类的寿命短,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非常大,种群数量极不稳定波动非常剧烈,当鼠密度由于毒杀或扑杀急剧下降之后,只要环境还未改变仍有足够的生存条件(食源、水源和筑巢场所),鼠群数量很快(几个月)又恢复。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综合防治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采取各种防治指施,在增加其死亡率的同时也消除它的生存条件,防止鼠群数量的恢复。动物的生存条件也是它的限制因素,只要因地制宜消除控制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例如,库房中的水源、养殖场的隐藏筑巢条件,即能有效地控制鼠害。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这些限制因素。
城镇鼠害综合防治应包括如下6个步骤:
(1)鼠害调查
(2)根据鼠迹确定鼠患的种类
(3)环境卫生
(4)防鼠建筑
(5)大面积毒饵灭鼠辅以扑杀
(6)灭鼠效果调查